欢迎访问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网站

常用下载 | 学校首页
首页
图片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片新闻 > 正文
云南大学首届“非遗保护”论坛开幕顺利举行
作者:马凡松发布日期:2017-12-26点击数:


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双一流”建设及社会服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加强政府、学校和社会力量之间的联系与合作,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走进校园,通过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解中国”,云南大学特主办云南大学首届“非遗保护”论坛暨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研究基地负责人联席会议。

           172026552749004375

2017年12月23日上午08:30,由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与培训基地、云南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社会工作学院)联合承办的云南大学首届“非遗保护”论坛开幕式暨主题演讲活动在云南大学东陆园科学馆二楼报告厅隆重举行。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任李松教授,云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张昌山教授,云南省文化厅杨德聪副厅长,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民俗研究所所长张士闪教授,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文化传播学院院长刘绍芹教授,云南省文化厅会议处处长杜文辉,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主任、云南大学民族学一流学科负责人何明教授,文化和旅游部中国节日文化云南大学研究基地主任、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社会工作学院)张跃教授,80多名代表以及云大师生近300人参加了本次论坛活动。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社会工作学院)党委书记赵春盛教授主持本次论坛。

           合照 (2)

主持人介绍本次论坛开幕式的三项议程:第一项为领导及嘉宾致辞、第二项为合影与茶歇、第三项为与会嘉宾主题演讲。

首先,云南大学党委张昌山副书记代表云大向大会致辞。张副书记对东陆园首届论坛的举行表示衷心的祝贺,并诚挚地欢迎全体到场人员,感谢关心支持云南大学的各单位、部门和各界人士。他提到,我们要树立文化自信,推动中华文化创新发展,同时面向未来,继承弘扬文化遗产这笔宝贵的财富。当今时代,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文化空间迅速拓展,非遗保护也受到挑战。我们保护非遗就是传递民族历史记忆、情感,增强文化凝聚力。作为云南省文化的聚集地,云南大学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努力构筑西南文化保护高地。

           

其后,云南省文化厅杨德聪副厅长致辞。他强调,非遗保护是全球的热门话题,云南民族资源众多,是保护非遗的乐园。云南省文化厅恭贺云南大学举办此次论坛,而他也希望云南大学以后能够经常举办非遗保护的相关活动。保护非遗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一个部门、单位就能完成的。杨副厅长倡导大家,要给传统文化以尊严,给非遗保护、传承者以任何和尊重,大家应该承担非遗保护和传承的责任,一代代传递下去,撸起袖子加油干。

           

然后,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任李松教授致辞。他指出,云南大学云南非遗保护研究和实践的领跑者,他衷心祝贺云南大学能够举办此次活动。李主任强调,我们现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将“非遗”保护的工作做大,让它成为世界性活动,让更多的人关注到它。政府应予以高度重视,并且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学有密切关系,人类学这一学科有责任和义务为“非遗”的保护作出应有贡献。李主任也认为非遗保护工作是需要大家一起合作努力,共同付出的,而并非单个部门就能完成的。他还提出要以研究性体系去保护非遗,他也十分认同云南大学和云南省文化厅签订的战略协议,并肯定了双方在签订之后迅速启动了非遗研究和实践的相关工作,让合作落地。李主任指出,云南省文化厅云南大学的合作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并且他还认为“非遗”保护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高度重合,能够达到1+1大于2的效果,而这也必定会助力“非遗”的保护工作。

           

第一项议程的最后,赵春盛书记饱含深情地总结道,在云南大学入选“双一流”大学名列,民族学入选一流学科的历史际遇之时,尽管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社会工作学院)刚成立不久,但作为本次论坛的承办者,必定会当好东道主,认真做好此次论坛的组织、协调和服务工作,力保论坛圆满成功。赵书记还向大会介绍了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社会工作学院)现任领导班子成员及其分管工作,并对负责本次论坛会务的云南大学伍马瑶人类学博物馆全体工作人员表示衷心感谢。

论坛第二项议程:与会人员在云南大学东陆园科学馆前集体合影以及合影后的茶歇。

           654377512674638668

待全体领导、嘉宾进行了短暂的茶歇之后,本次活动进入了第三项议程——主题演讲环节。

首先,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任李松进行了主题为“民间文化保护的实践与思考”的工作介绍。其中李松主任阐明了其学术态度,强调要加强哲学文化研究,并且要落实相关保护工作,做好对大众的文化传播工作。

           李松

话毕,主持人赵春盛书记总结道,做民族民间文化发展的保护是份很有获得感、回报感的工作。我们国家文化集成,或是学术研究,或是走向田野,都需要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和“非遗”保护工作里面,把政府和社会连接起来,把学术精英和大众文化连接起来,在中国古代叫“礼俗互动”或是“礼失而求诸野”,由此引出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民俗研究所所长张士闪教授名为“非遗实践:国家政治设计与地方社区传统的`礼俗互动'”的学术演讲。

           张士闪

张士闪教授说道,礼俗互动将国家政治与民间微观政治相贯通,国家政治的礼俗一体化实践和民间社会的主流价值达到认同,历史上长期的礼俗互动,将多元中国统一起来,并紧密结合为“礼仪中国”。政府、知识精英和社会应有文化担当,如何以共有、共享、共益为关键词,激活地方社区的组织机制,优化国家政治设计和地方社会运行的逻辑贯通都是我们所要思考的问题。

           张跃

随后,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社会工作学院)张跃教授进行了名为“云南节日研究”线索的学术演讲。他说,民俗节日研究成果现今初步涌现,本地学者部分关注到了云南民族节日研究,并且已经有了研究成果,更值得高兴的是其中一部分学者已有了有代表性的著作,为后面的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此外,张跃教授还指出我们需要更多的专业机构、团队组织,也需要政府和学校合作,也需要多学科介入把节日保护工作做大、做好,把“非遗”保护工作做好。

           何明3

最后,云南大学一流学科负责人何明教授进行了“非遗保护”的主题演讲。演讲内容主要分为三点,一是关于云南大学在“非遗”方面做的研究和保护工作,二是在“非遗”研究方面的思路和构想,三是记录、保护、传承、实践的构想。他还提及我校出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被选入农家书屋。他更指出我校影视人类学学者对“非遗”传承人口述史的拍摄记录工作已取得巨大成果,并且“非遗”还成为我校硕博论文来源,学术氛围呈现欣欣向荣之势。此外,我校还在全省设立14个基地,以供我校师生在基地进行田野调查,记录田野日记,对促进我校的学术研究发展蓬勃起到了巨大作用。

主题演讲结束后,主持人赵春盛书记感谢四位嘉宾发表主题演讲。“非遗”走进校园,大家也因“非遗”而齐聚一堂。最后,民社学院党委书记赵春盛预祝本次会议能够取得圆满成功,并衷心希望各位与会人员在春城留下美好记忆,“非遗”工作也能在此生根发芽,蓬勃壮大。至此,云南大学首届“非遗保护”论坛开幕式圆满结束,但是“非遗”保护才刚刚起航,让我们拭目以待!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社会工作学院)供稿

文字:彭珊

图片:王秋玲高泽远

排版:葛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