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5日至6日,由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智能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哈尔滨工程大学社会学系、东南大学人文学院、《魁阁学刊》、《智能社会研究》编辑部以及法雨科技联合主办的中国社会学会2025年学术年会分论坛“生成式人工智能与社会学知识生产”在成都西南财经大学顺利举行。
7月5日14:00,中国社会学年会分论坛“生成式人工智能与社会学知识生产”正式召开,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院长胡洪斌教授主持。云南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谢寿光在致辞中指出,人工智能的发展为社会学弥合量化与质性研究的张力提供了新路径。本论坛旨在推动社会学界主动应对技术变革,拓展学科边界。他介绍了云南大学“中国乡村社会大调查”项目及自主研发的“社会科学数据分析与文本生成系统”(DATGS),并呼吁研究者把握时代机遇,通过《智能社会研究》、《魁阁学刊》等平台加强交流,推动知识生产方式的创新。
图1:谢寿光教授开幕致辞
开幕式后,论坛进入学术研讨环节。第一单元由云南大学郭台辉教授主持,围绕生成式人工智能对社会学研究方法与能力提升的推动作用展开。来自云南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的青年学者分享了他们在田野访谈、抽样重构、偏见分析与文本生成等方面的研究探索,展现了技术如何赋能社会学知识生产的多个环节。这些发言不仅呈现出AI工具在弥合“失真”问题、增强分析效率方面的潜力,也体现了青年学者对技术伦理与方法创新的积极回应。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海宇老师在评议中指出,本单元报告选题前沿、视角多样,展示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社会科学中的实践可能性和理论张力。他建议部分发言者进一步强化问题意识与研究设计的契合度,在深入理解技术机制的同时,注重社会学自身问题的回应与拓展。
图2:与会学者在论坛上进行深入交流探讨
论坛第二单元由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郑莉主持,聚焦生成式人工智能在社会研究方法中的应用与反思。多位青年学者围绕社会模拟、质性研究、专业能力验证及语义标注等议题展开分享,探讨了AI技术在知识生产中可能带来的范式重塑与权力结构变化。他们从不同情境出发,提出生成式AI不仅带来方法创新,也引发关于文化真实性、伦理责任与研究者角色的新问题,展现出社会学界在面对新技术浪潮的敏感性与回应能力。中央民族大学姚红副教授在点评中肯定了本单元报告的问题意识和理论探索,并建议部分研究进一步聚焦关键概念、强化论证逻辑,推动人工智能相关研究更好地落地社会科学语境。当日晚间,《魁阁学刊》和《智能社会研究》举办了主题沙龙,为青年学者提供了自由交流与成果展示的平台。
图3:云南大学研究生陈思妍演示CISS应用
7月6日上午,论坛举办了社会科学智能研究平台的发布与展示。法雨科技董事长张润泽介绍了“社会科学数据分析与文本生成系统”(DATGS)3.0版本的核心升级内容,包括多智能体架构优化、混合研究支持、思维链建构等关键功能,展示了平台在科研设计、数据分析、报告撰写等方面的综合能力。随后,云南大学民社学院智能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团队也现场演示了智能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平台(CISS)的搭建与应用,展示了该平台在文献综述生成、访谈资料处理、思维导图构建等方面的操作流程。上海大学社会学院院长黄晓春在点评中指出,两个平台在知识采集、科研支持和学术训练等方面展现出显著潜力,正在逐步构建起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人工智能辅助研究的生态体系。
第三单元由东南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洪岩壁主持,聚焦生成式人工智能对社会结构与个体行为的深层影响。三位研究者围绕AI替代风险、青年群体社交模式的演变、人工智能介入临终关怀的伦理边界等议题展开分享,从宏观结构到微观经验,深入探讨了生成式AI在现实社会中的渗透路径与可能张力。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员范晓光在点评中指出,本单元选题具有高度现实感和前瞻性,能够切实反映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不同社会维度中的扩展态势,同时也提出了对技术应用伦理、社会价值对齐等问题的深度思考
论坛第四单元由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院长吴愈晓主持。本环节面向未来,探索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前沿应用和理论突破。与会学者大胆提出了面向未来的创新命题:包括基于大型语言模型的智能体信任实验,观察人类对AI代理决策的信任机制;对合成数据进行社会学反思,探讨“硅基”生成的数据能否被视为真实及其在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利用生成式AI多轮迭代生成样本的方法,检验其稳定性与有效性,并结合中国乡村社会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及通过因子调查实验评估AI生成样本的潜在作用。第四单元的讨论展望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社会学研究中的新可能性,激发了在场学者对于跨领域合作和新方法论创新的思考。云南大学民社学院副教授郭茂灿在点评中指出,本单元的讨论切中“技术可能性”的核心议题,呈现出社会学界对新范式的理论自觉与实证回应。他建议在未来的研究中进一步明确总体逻辑与数据偏误结构,推动合成数据在社会学中的深入应用与方法论规范化。
在论坛最后的总结环节,郭茂灿老师指出,本次论坛初步构建了智能时代社会学的学术共同体,《魁阁学刊》和《智能社会研究》提供了开放交流的平台,有助于青年学者展示初步成果并获得专家指导。他强调,生成式人工智能与社会学融合的探索才刚刚开始,希望未来不断完善论坛机制,壮大作者和读者社群,吸引更多学者持续关注和参与,共同推动社会学在智能时代的发展。
综上,中国社会学会2025年学术年会“生成式人工智能与社会学知识生产”分论坛成功举办。本次论坛议题丰富、讨论热烈,从技术赋能到反思批判,再到现实影响和未来可能,构建了系统而深刻的学术对话框架。在为期两个半天的交流中,专家学者们碰撞思想、分享新知,既讨论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给社会学带来的机遇,也直面相应的挑战。论坛的成功举办拓宽了社会学知识生产的视野,也为学界与业界携手探索智能时代的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有效示范。
撰稿人:王厚珺 李芳
一审:姚昀池
二审:郭茂灿
三审:钱 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