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网站

常用下载 | 学校首页
机构及师资
民族学系
当前位置: 首页 > 机构及师资 > 民族学系 > 正文
周晓红
作者:发布日期:2017-11-16点击数:

   

姓名:周晓红

现任职称、职务:副教授,研究生导师

研究方向:影视人类学、艺术人类学、跨文化比较、非遗保护

教学任务:

民族学专业本科生:《艺术人类学》、《跨文化交流与比较》、《跨文化比较研究》;

人类学专业研究生:《社会研究方法》之“跨文化比较研究方法”;

校本科生素质选修课:《中外电影艺术赏析》

教育背景:

19689月——19907,云南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本科;

20009月——20027月,云南大学人类学系影视人类学专业;

20033月——20044月,法国EICIA国际电影学院编导专业进修;

20117月——20127月,复旦大学文博系访学进修;

主持科研项目:

云南大学“211”工程第3期“西南边疆少数民族族群问题研究”项目子课题“跨文化比较研究与方法”(2009-2013年)。

云南大学民族学学科高地建设规划项目:“新平花腰傣村寨中的民间仪式记录” 2014-2017 年)

参加科研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中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调查报告——元阳县”之“婚姻家庭制度、婚姻习俗及伦理道德与变迁”(2013-2015年)。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西南边疆民族政策实施结果的人类学研究”子课题“新平花腰傣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与民族发展问题研究(2014-2017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西方民族志电影理论研究》2011年。

代表论文和研究报告:

《论影视人类学视域的拓展》,《思想战线》,2015年第1期)

《从傣族制陶工艺管窥傣族与百越的关系》,复旦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集刊》,2013年第6辑);

《中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调查报告·元阳卷》之“婚姻家庭制度、婚姻习俗及伦理道德与变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10月)

《花腰傣村寨公共祭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探析》,重庆民族研究院、乌江流域社会经济文化研究中心《民族艺术与非遗保护学探讨会论文集》(2017年6月)

《少数民族特色旅游村寨的开发与反哺》,《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17年第22辑)

《文化展示中的“花街节”与花腰傣集体记忆》,《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15年第18辑))

《论民族博物馆信息化建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13年第11辑);

《从西双版纳傣族土陶与黑陶看民族工艺品与社会需求的关系》,《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11年第9辑。

《布朗族村寨节日的社会文化解析》,《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09年第6辑)

拍摄影视人类学片:

《怒族仙女节》(《中国节日志·仙女节》影片,2013年);

《布朗人的新年》(2008年);

《茶魂1-2》(2007-2009年);

《巴黎之夜》(2004年);

《卖烧饵块的人》(2002年)。

著作:

《人类学跨文化比较研究与方法》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

《人间桃源——核桃寨》云南美术出版社(2010年,6月)

参著:

 《现代民族学》第41章“跨文化比较研究方法”,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

 《当代中国文化人类学》第61章“当代中国人类学的跨文化比较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

《中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调查报告——元阳县卷》第六章“婚姻家庭制度、婚姻习俗及伦理道德变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

学术兼职:

教育部学位中心有关省市优秀硕士学位论文通讯评议专家

云南省社会科学艺术科学规划项目通讯评审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