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网站

常用下载 | 学校首页
博士后流动站
博士后流动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博士后流动站 > 正文
更新||民族学博士后流动站
作者:发布日期:2019-04-07点击数:


云南大学民族学为教育部一流学科和国家级重点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A+等级。

云南大学民族学博士后流动站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管理协调委员会批准设立的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依托和管理单位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和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在2015年度全国博士后综合评估中被评为优秀,系云南省唯一获通报表彰的流动站。

云南大学民族学博士后流动站师资力量雄厚,现拥有国家级团队2个、省级团队7个。其中,国家级团队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研究团队(2001年获准);国家级重点学科云南大学民族学团队(2002年获准)。省部级团队为全省两个重点研究院之一的“云南省民族研究院”团队(2006年获准);全省首批优势特色学科(群)“中国西南与东南亚的族群关系”团队(2010年获准);全省首批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云南民族文化多样性田野调查与民族志研究创新团队” 、“中国西南民族的由来与发展”(2011年获准);全省人文社会科学第一个获准为云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的“西南边疆民族文化传承传播与产业化协同创新中心”团队(2012年获准);全省首批高校新型智库“边疆民族问题智库”;外交部中国—东盟文化产业与跨文化交流教育培训中心和10个民族学田野调查基地。团队成员中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民族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1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9人,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教育部重点编写教材项目首席专家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全国一级学会副会长3人,享受云南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获得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哲学社会科学专家称号2人,博士生导师17人,形成教研结合、学用一体的人才培养平台,具有本—硕—博—博士后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自设站以来,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通过邀请国内外知名民族学家讲学、举办国际学术会议、与美国、日本、韩国、比利时、泰国、缅甸等以及港台地区2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长期交流合作关系等方式,为博士后科研人员开展学术交流搭建了良好平台。通过推进10个田野调查研究基地的建设,不断探索和创新博士后的实践培训,推动对西南少数民族长时间的跟踪调查,提升民族学博士后的综合社会实践能力。通过西南少数民族信息系统、西南少数民族研究数据库、民族学综合信息平台的建设,不断加强民族学博士后流动站的信息化建设。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方面,促进博士后的学术创新。

经多年建设,民族学博士后流动站已经成为云南大学民族学学科建设的重要人才提升平台和储备平台,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和学术交流等方面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大都获准博士后面上项目资助,相当比例学员获得博士后特别资助,产出了一大批高端成果。此外,云南大学“一流大学”建设和民族学一流学科建设给予进站师资博士后优厚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创造了博士后研究人员安心工作与专心钻研的环境。

联系秘书: 张赟    联系电话:087165035590

e-mail: zhyun20091105@126.com

办公地点:云南大学文津楼A座208办公室

合作导师简介

序号

姓名

研究方向

1

马翀炜

人类学与发展

2

马腾嶽

亚太民族研究

3

王文光

中国民族史、中国西南民族史

4

王启梁

民族法学、法律人类学

5

庄孔韶

诸跨专业分支人类学研究

6

关凯

民族、民族主义和族群政治

7

刘正寅

民族史、中国边疆史、内亚史、丝绸之路与中西交通史、民族史志文献研究

8

朱凌飞

全球化与民族社会文化

9

李志农

云南藏区藏族及周边民族关系、民族文化研究。

10

李晓斌

中国西南边疆与东南亚跨境民族的历史与文化研究

11

陈庆德

经济人类学与中国民族经济问题

12

何明

中国西南与东南亚的族群互动,全球化与民族文化,族群关系,艺术人类学

13

何俊

生态人类学,民族政策与民族工作

14

郑宇

经济民族学与经济人类学

15

周建新

跨国民族、东南亚民族

16

周炜

藏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宗教学及藏传佛教,民俗学

17

郭建斌

民族文化传播与媒体人类学

18

高志英

宗教人类学、边疆人类学与历史人类学等

19

喻辉

民族音乐学/中国传统音乐研究

20

谭同学

政治人类学、民族社会转型与社会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