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网站

常用下载 | 学校首页
首页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厦门大学彭兆荣教授应邀到我校做讲座
作者:发布日期:2018-11-26点击数:



2018年11月20日晚上七点整,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旅游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彭兆荣教授应邀在云南大学东陆校区人类学博物馆二楼报告厅做了一场题为《找回老家:乡村振兴之家园景观》的专题报告。本次讲座是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暨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主办的魁阁系列讲座的第十九讲。云南大学师生约100人来参加本次讲座,讲座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院长李晓斌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彭教授以英国目前去城镇化的现象和中国追求城镇化的趋势进行对比,提出了我国目前“城镇化运动”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并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乡村振兴”计划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措施,对于中国农村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接着,彭教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费孝通等老前辈的田野故事,提出了我们新一代民族学、人类学本土化的一个全新的视角。他指出,在整个中华文明的历史中,“城市”作为乡土的一部分,遗留了许多乡土的因子和因素,更为直接的还是乡村,即“乡”与“土”的结合。中国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自古就有麦和稷等农作物,对国家的称呼为“社稷”,文字等内容均来自农耕文化,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崇拜土地的民族,而不是去一味追求城市化工业化,因此,我们在寻找和重新建构中国的乡土景观时,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必须厘清中西方历史价值观所赋予的各类景观,回归乡土,找回自己。

 

最后,彭教授向大家抛出:“找回老家是什么?家园的表情是什么?”这一问题,并提出了他的见解。他认为,自先秦以来,中国就以农业为基础根本,中国强,农业必须强,中国富,农民必须富。一个基本事实是在我国没有工业传统,而在现代化城镇化的过程中,不仅没有构建起很完善的城镇文化,反而把农业传统这个基本的内容丢失了。因此,发现家园表情,就要把家园放在中国的地方村落里面去理解,就要保护好我们“文化物种”的多样性和坚守文化多样性,这就是守住中国的文化安全的底线。面对目前千篇一律的城镇化,发现家园表情就是要研究乡村、要守住文化的多样性,就云南来而言,就是要保护各民族村寨文化的多样性。


讲座最后,彭教授与现场师生进行了交流互动,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解答,彭老师的精彩回答赢得了在座师生们的阵阵掌声。


 


彭兆荣,1956年出生,江西泰和人,一级岗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厦门大学旅游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类学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文学人类学学会副会长,中国艺术人类学研究会副会长。主要从事人类学与旅游、文学人类学、文化遗产、仪式、博物馆等方面的研究,其中《生生遗续 代代相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研究》、《中国艺术遗产论纲》、《重建中国乡土景观》、《饮食人类学》、《旅游人类学》、《遗产:反思与阐释》、《人类学仪式理论与实践》等为这些方面的代表作。主编“乡村振兴之重建中国乡土景观丛书”,“人类与遗产”、“厦门大学人类学文丛”、“文化遗产教材丛书”等6套,出版专著20多部(含合著),在国际国内发表学术论文500多篇。

(撰稿人:温林)